【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因素将进一步缓解,接下来的货币政策操作将有更多空间。 】
12月13日,中美双方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,宣布经过中美两国经贸团队的共同努力,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则的基础上,已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。
市场普遍反映,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,对两国的经济、金融和全球的经济稳定都释放出积极信号。
近日,上海市政府参事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,中美经贸关系是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。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达成将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、提振全球市场信心。“对于改善经贸和投资环境、推动国际贸易、降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因素以及汇率掣肘因素,缓解世界经济下行压力都有着重要作用。”盛松成表示。
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扩大
中美经贸关系的改善提振了市场信心,具体体现在货币政策上,盛松成认为,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因素将进一步缓解,接下来的货币政策操作将有更多空间,目前市场流动性充裕,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丰富。
近一年多来,CPI持续攀升,11月CPI同比上涨4.5%。近期猪肉价格较高点已有所回落,但仍处于相对高位。盛松成认为,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将有助于缓解当前国内的通胀压力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实际上,我国经济对贸易摩擦的影响正在逐步吸收,经济发展韧性开始显现。作为经济运行的前瞻性指标之一,PMI数据出现明显改善。
11月财新制造业PMI录得51.8,较10月微升0.1个百分点,连续5个月回升,为2017年以来最高。11月我国官方制造业PMI录得50.2,比上月提高0.9个百分点,重回景气区间。两个数据的一致性较高,经济韧性正在加强。
此外,盛松成认为,近期经济运行边际改善,各项数据都显示经济运行出现好转,并释放出积极信号。
从金融数据看,M1同比增速继续提升,表明企业活跃度有所提升。11月末,M1同比增长3.5%,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.2个和2个百分点;实体融资需求有所改善,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显著,表明企业投资意愿提高。
11月当月,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6794亿元,同比多增1030亿元,主要因为中长期贷款增加4206亿元,同比多增910.8亿元。
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9次提到“稳”字。会议指出,明年要完善和强化“六稳”举措,健全财政、货币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,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。
“我国经济已达阶段底部区间。”盛松成表示,随着我国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,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,以及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,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地,经济运行已出现一些积极信号。接下来,重要的是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,推动经济转型升级,提高全社会积极性,提升长期潜在生产率。
汇率掣肘因素变少
“人民币汇率掣肘因素变少。”对于协议达成对汇率的影响,盛松成这样认为。
今年以来,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,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特征明显。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,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整体波动幅度较大,波动区间为6.68至7.17。8月,人民币对美元跌破7,但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逐步完善,外汇市场对于波动的适应性增强,市场主体日趋成熟,“破7”后市场预期平稳。
在外汇储备方面,截至2019年11月末,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956亿美元,较年初上升229亿美元。
12月16日,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后的首个交易日,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再度升值,并回到“6”区间。截至北京时间14:50,美元/离岸人民币报6.9976。12月17日,人民币中间价报6.9971。
盛松成认为,一阶段协议达成将缓解市场的担忧情绪,利好市场稳定预期,人民币汇率基本面稳定,减少了贸易摩擦的束缚和外部不确定性的牵绊,汇率弹性将更加自如,未来外汇市场操作以及中间价定价机制的透明度也将进一步提升。
交行金研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也表达了相同观点。他认为,贸易摩擦缓和,汇率或重回两国基本面和利差决定模式。目前中美两国利差处于近年高位。在全球负利率蔓延、美国仍有降息预期的背景下,预计资金会更青睐人民币资产,这将促使资金持续流入中国,从而推升人民币汇率。
有利资本项目稳步开放
今年以来,一系列对外开放新举措接连落地。特别是在推动资本项稳步开放方面,金融再开放的红利深度释放。
例如,为了进一步满足境外投资者对我国金融市场投资需求,9月,国家外汇管理局全面取消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;目前银行、证券、保险业的市场准入已大幅放开,明年将全面放开外资股比限制等。
盛松成认为,尽管此前中美贸易不确定性仍存,但资本项开放稳步推进的节奏并未发生变化。在一阶段协议达成后,外部不确定性因素降低,将更有利于资本项目的开放。“对外开放是持续进行的,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达成更有利于开放政策的落地推进,吸引外资走进来,也便利我国企业走出去,融合共济,双向流动将变得更加顺畅。”
推动进出口平稳发展
“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,对中美进出口双向有利。”盛松成认为,在出口方面,这有利于外贸订单的稳定,改善企业出口情况;在进口方面,有利于进口企业扩大包括美国制造的产品、食品、农产品、海产品、能源产品和服务等的进口,两国可以形成有效互补。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11月份,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8614亿元,同比增长1.8%,上月下降0.4%。其中,出口15678亿元,同比增长1.3%;进口12936亿元,增长2.5%。
1~11月份,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85048亿元,增长2.4%。其中,出口155550亿元,增长4.5%;进口129498亿元,同比持平。与此同时,贸易结构正在继续优化。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4.8%,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.2%,比上年同期提高1.4个百分点。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0.4%,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2.5%,比上年同期提高3.1个百分点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2311亿元,同比增长1.5%。
此外,由于市场预期明确,盛松成认为,这将更有利于我国吸引外部投资,并对内需起到促进作用,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,还能缓解当前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。
商务部数据,今年1~11月,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6747家,实际使用外资8459.4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6.0%,11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935.3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1.5%。事实上,中国已连续27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。
值得一提的是,1~11月,我国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2407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27.6%,占比达28.5%。其中,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834.3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5.7%。我国制造业吸收外资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。外资制造业大项目加速在中国落地,我国利用外资的结构正在持续优化。
近期,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存,除了周期性因素外,还与我国经济面临结构性矛盾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相关。
对此,盛松成认为,应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,坚持经济结构调整,提高我国经济潜在增速。我国经济稳中向好、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。
物价和经济增速指标显示,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下降,外需将有所好转。目前,美国、欧元区、日本制造业PMI显示经济景气度有所回升,这一趋势已经延续了两三个月。11月美国非农就业大增26.6万,失业率3.5%,再创半个世纪新低。中美一阶段经贸协议的达成,给全球的经济稳定再释放积极信号。
本文来自第一财经,经授权后发布,本文观点不代表信也智慧金融研究院立场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